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松林岗的博客

战友之情  是一本多彩的回忆录。。。。。。

 
 
 

日志

 
 
关于我

《松林岗博客》是一群战友的博客。1961年,一群年轻人走进松林岗军营,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这里经风雨受厉练,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伟大的国防事业。多年后战友们天各一方久疏联络,如今惊喜地在网上见面,溢于言表。《松林岗博客》建博近三年来战友与日俱增,不仅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入伍的战友参加,更有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参军的老战友加入。今天,她已成为大家抒发情感、闲话心得、吟诗作画、摄影书法、怀旧颂新的交流平台,我们热忱期望战友们踊跃再回“松林岗”,重抖昔日风采,办好《松林岗博客》。(2010.11.30更新)

人生在音乐中快乐 (雷子明)  

2015-06-07 06:39:57|  分类: 子明诗歌摄影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人生在音乐中快乐 (雷子明) - 战友 - 松林岗的博客

( 王原平 与 雷子明 )

 


人生在音乐中快乐

 

         ——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印象

                                

                                                     □ 雷子明

 

 

艺术家名片:

王原平。 国家一级作曲。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广电总台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连续4届出任cctv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评委。

代表作:

歌曲《山路十八弯》、《三峡 我的家乡》、《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我从三峡来》《峡江情歌》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歌舞剧《家住长江边》、《楚水巴山》;舞剧《筑城记》均获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音乐奖”;电视剧《家在三峡》音乐,获音乐单项“飞天奖”。

 

 

初识,他还是一位英姿招人的小伙儿,转眼间已是年近花甲的资深帅哥。

我大他一轮,都属“羊”。或因这两只“羊”同在音乐的草原上奔跑、嬉戏而结下了缘分。二十多年的合作,他给我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随意而不刻意

 

原平随意。

一身便装、满脸微笑、不蓄胡子、不留长发,走在人海里,你很难找到他。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这是他的生活习惯。任何时候见到他,既不是西装革履的职业装,也不是独具个性的艺术家装,总是一身宽松、懒散的便装,这与他湖北电影制片厂厂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曲家的身份似乎有些不相称。而他却说,本来就是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人,干嘛刻意给自己贴上标签呢?生活的简单,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音乐。

 

即便做音乐他也“随意”。

他的这种“随意”可不是随便,而是随着自己的意愿去写心灵感悟的东西。

他不愿刻意为主题先行写某种应景、应时之作,遇到特邀不得不写的作品,他也尽量下去采风、了解写作对象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然后,将自己融入其中,写出一种独特的感受。

 

作品是自己的孩子,总有几分像自己。无论是风格还是个性,都会打上自己的烙印。随意而不刻意,既是他的生活习惯,也是他的创作风格。

 

 

好酒而不贪酒

 

原平好酒。

与朋友小聚,或作品完成之后,总会同大家一起兴高采烈、碰杯畅谈、分享快乐。

 

他说,酒是个好东西,它是从粮食中酿造而成;就像音乐创作,从生活(粮食)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品。酿酒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师傅们精心“创作”的过程。

把酒比作创作,形象而又贴切:粮食,经过“创作”,由固体转化成液体——酒,它能醉人;生活,经过“酿造”,升华成艺术品,它能感染人。如果把粮食煮成饭,把生活写成宣传词,那就只能是贻笑大方了。

 

原平喝酒比较挑剔:不喜欢名贵的高档酒,他说那里面加了许多人为的东西;倒是低价的北京二锅头是他的最爱。他说这酒:香、纯、真,能品出原本的味道!

 

喝酒喝到七八分是最好的状态:飘飘欲仙、回味无穷。仿佛耳边有故事在倾诉;脑海有画面在游动;心中有旋律在流淌……若此时进入创作,大有诗人赋诗、画家泼墨之酣畅。

 

酒桌上多有狂言,免不了天南地北、信马由缰、高谈阔论。而他,即便半醉半醒,仍然不会跑题,谈的都是关于歌曲与歌词,歌手与演唱;很少去扯那些低俗的八卦新闻。

 

原平虽然好酒,但从不贪酒。

喝的是“感觉”;品的是“创作”……

 

 

重情而不矫情

 

原平重情。

他是个实在人,说话、办事都很讲情义。这种品质与性格直接影响到他作品的分量。

 

重“情”就是重“人”。记住别人的好,记住别人的情;记住别人的品德、精神、性格和追求;记住别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他说,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然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写他们、去唱他们,心里觉得特别舒坦。

 

他还说,“情”是作品的根,实实在在的根,不是虚假的,否则基础不牢。作品又是作者的镜子,明亮的镜子,它能照出作者的良心与灵魂。

 

每当提笔时,总有许多熟悉的情景,生动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在眼前活跃起来。

他怎么也忘不了八十年代初采风夜宿巫山时,小店大嫂用十六两制的称,认真称麺、下麺的情景;他怎么也忘不了鄂西土家族打着赤膊跳丧的汉子和织着西兰卡普的妹娃;他更是忘不了生他养他的革命老区大别山里的“兜子火”“老米酒”……

 

忘不了的东西,越积越多、越积越深,慢慢就转化成一种“基因”,渗入到他的血液与心灵之中。与其说他创作的天赋,不如说他作品的“根”牢牢地扎在肥沃的土壤里。

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岂能不出好作品?

 

 

淘金而不镀金

   

原平淘金。

为音乐快乐着,又为音乐痛苦着,痛苦之后的成功便是更大的快乐。

他是个勤奋、执着的人。那双难以消失的“熊猫眼”足以证明他把所有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作曲上。

 

他说,音乐创作看似简单,七个音符来回组合。可要将它写成一首好听的歌曲,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流行开来、经久不衰、成为经典,谈何容易?虽不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却也要“沙里淘金、呕心沥血”了。

 

原平生在鄂东大别山,却又是鄂西恩施州的荣誉市民。东山、西山都有他的根!尽管如此,每次采风,仍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镀金,而是认认真真地淘金;把心留在那里,同那里的山、水、人一起跳动着脉搏。他说,只要去了就有一种冲动;回来就有几分思念。

难怪欣赏他的作品,都能听出原汁、原味的山民深厚、淳朴的风情来。

 

因作品接地气,在全国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像他这样一连获得五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作曲家确实不多。每当人们向他讨教创作经验时他总只是淡淡一笑说,获奖因素很多,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一条:扎实、认真地写好每一首作品,至于获奖嘛,那只是“一不留神儿”的事。

 

 

                    (原载湖北日报)

 
  评论这张
 
阅读(463)|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